
清代袁枚《子不语》志怪故事解读:脑洞大开的怪力乱神
作者:言三课堂 分类:其他类型 状态:连载中 更新时间:2023-11-27 18:30:00
最新章节:
第 10 节 多面狐仙:道狐、才狐、情狐与妖狐
本专栏借由《子不语》的数篇经典故事源本,为你解读这些怪诞离奇、脑洞大开的鬼故事,领略作者袁枚是如何借由志怪表达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的。 古代与鬼神有关的故事,不仅有《聊斋》,还有《子不语》。 《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书名源于《论语·述而》中「子不语怪力乱神」。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 《子不语》二十四卷,《续子不语》十卷,共三十四卷,收集短篇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袁枚在《子不语·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这是对书名的一个注释,也就是作者谈论的是「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 正如袁枚所言,《子不语》多记载有关托生转世、冤鬼索命、厉鬼为祟的离奇故事,城隍、土地、冤鬼、隶卒等各种神鬼形象在书中随处可见,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阴间社会」。 尽管《子不语》中宣扬的多是「因果报应」、宿命说等迷信思想,但实际上,在迷信背后,是作者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当时社会的诸多恶弊,这是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本专栏借由《子不语》的数篇经典故事源本,带你解读袁枚笔下的神鬼形象与怪诞故事,领略《子不语》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与研究意义。 !
本专栏借由《子不语》的数篇经典故事源本,为你解读这些怪诞离奇、脑洞大开的鬼故事,领略作者袁枚是如何借由志怪表达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的。 古代与鬼神有关的故事,不仅有《聊斋》,还有《子不语》。 《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书名源于《论语·述而》中「子不语怪力乱神」。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 《子不语》二十四卷,《续子不语》十卷,共三十四卷,收集短篇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袁枚在《子不语·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这是对书名的一个注释,也就是作者谈论的是「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 正如袁枚所言,《子不语》多记载有关托生转世、冤鬼索命、厉鬼为祟的离奇故事,城隍、土地、冤鬼、隶卒等各种神鬼形象在书中随处可见,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阴间社会」。 尽管《子不语》中宣扬的多是「因果报应」、宿命说等迷信思想,但实际上,在迷信背后,是作者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当时社会的诸多恶弊,这是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本专栏借由《子不语》的数篇经典故事源本,带你解读袁枚笔下的神鬼形象与怪诞故事,领略《子不语》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与研究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