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2家长课堂之小学篇:用「感育」理念帮助孩子成长
作者:马丽俊 分类:其他类型 状态:连载中 更新时间:2023-11-27 18:32:10
最新章节:
第 1 节 与学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兴趣比习惯更重要
从思想到方法,剖析怎么运用感育的理念支持 1 到 6 年级孩子成长。 有没有一种可能: 不用盯着作业,不用一遍一遍地唠叨坐姿,不用一遍一遍地提醒, Ta 就主动地把作业和学习当成是自个儿的事儿,自己主动完成? 如果你正有这样的愿望,那「 K12 家长课堂」就是一套让你不再做这些磨人琐事,通过了解孩子大脑工作机制、了解一个人产生主动性的基本原理,培养出孩子学习能力的课程。 课程化繁为简,直指核心,一年一个培养的关键点, 12 年 12 个。 在培养孩子习惯之前,父母先要清晰孩子 12 年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一生受用的学习通路,还是只让孩子学会在校园的学习? 要知道,校园学习一结束,孩子人生的学习才开始。目标不同,达成的效果也会不同。 习惯的养成,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过程。从让孩子愿意行动,到愿意重复行动,到积极主动重复行动,到习惯的养成,开启自我成长之路,整个过程,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恒心。 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他内心的需求、行为模式、心智模式、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从科学的角度,大脑发展在各个阶段的需求也不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那父母心中就要有一套养孩子的核心思想,用来指导行动方向。 在整个 K12 课程中贯穿了一个最核心的思想理念——感育。 这个理念被 20 多万人次的家长反复实践,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却还收获了一片春天:夫妻更亲密,家庭更和睦。 「感育」的三个维度:感知力、满足感、意识感觉。 感知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比如你要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他首先对情绪要有感知;需要孩子有时间观念,他对时间先要有感知;所以感知是发展一个人能力的第一个部分。 满足感是一个人作为生命体内在成长的「养分」。 去满足孩子各个阶段的内在需求,当一个人内在满足了以后,这个人就开始有能量,然后就开始向着自己的生命进程去发展,无需过多教导,他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原则。 意识感觉是一个人对事情的主观认知和解读。如果一个孩子在管理他的意识过程中,父母能够给予支持的话,通过扩展意识,改变事物带给孩子内在的感受,这孩子就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本课程将用 18 节课,从思想到方法,剖析怎么运用感育的理念支持 1 到 6 年级孩子成长。 !
从思想到方法,剖析怎么运用感育的理念支持 1 到 6 年级孩子成长。 有没有一种可能: 不用盯着作业,不用一遍一遍地唠叨坐姿,不用一遍一遍地提醒, Ta 就主动地把作业和学习当成是自个儿的事儿,自己主动完成? 如果你正有这样的愿望,那「 K12 家长课堂」就是一套让你不再做这些磨人琐事,通过了解孩子大脑工作机制、了解一个人产生主动性的基本原理,培养出孩子学习能力的课程。 课程化繁为简,直指核心,一年一个培养的关键点, 12 年 12 个。 在培养孩子习惯之前,父母先要清晰孩子 12 年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一生受用的学习通路,还是只让孩子学会在校园的学习? 要知道,校园学习一结束,孩子人生的学习才开始。目标不同,达成的效果也会不同。 习惯的养成,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过程。从让孩子愿意行动,到愿意重复行动,到积极主动重复行动,到习惯的养成,开启自我成长之路,整个过程,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恒心。 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他内心的需求、行为模式、心智模式、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从科学的角度,大脑发展在各个阶段的需求也不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那父母心中就要有一套养孩子的核心思想,用来指导行动方向。 在整个 K12 课程中贯穿了一个最核心的思想理念——感育。 这个理念被 20 多万人次的家长反复实践,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却还收获了一片春天:夫妻更亲密,家庭更和睦。 「感育」的三个维度:感知力、满足感、意识感觉。 感知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比如你要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他首先对情绪要有感知;需要孩子有时间观念,他对时间先要有感知;所以感知是发展一个人能力的第一个部分。 满足感是一个人作为生命体内在成长的「养分」。 去满足孩子各个阶段的内在需求,当一个人内在满足了以后,这个人就开始有能量,然后就开始向着自己的生命进程去发展,无需过多教导,他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原则。 意识感觉是一个人对事情的主观认知和解读。如果一个孩子在管理他的意识过程中,父母能够给予支持的话,通过扩展意识,改变事物带给孩子内在的感受,这孩子就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本课程将用 18 节课,从思想到方法,剖析怎么运用感育的理念支持 1 到 6 年级孩子成长。 !